汽車智能駕駛系統的普及,是否讓您向往把駕駛任務全權交給系統?別急著高興!公安部近日已明確,智能駕駛≠自動駕駛!駕駛人在“智駕”模式下“脫手脫眼”為什么會帶來隱患?智能駕駛時代,怎樣駕駛更有安全保障?保哥今天一文為您說清!
一、國家部門明確智駕責任劃分
7月23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長王強就“智能駕駛”責任劃分問題作出明確: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汽車所搭載的‘智駕’系統,都不具備‘自動駕駛’功能,駕駛人才是最終的責任主體。"同日,科技部官網公布《駕駛自動化技術研發倫理指引》。這份文件將駕駛自動化由低到高分成0級至5級:
L0應急輔助系統:車輛完全沒有自動駕駛功能,所有操作均由駕駛員完成。
L1部分駕駛輔助系統:車輛能在單一維度輔助氧駛員,如控制車速或轉向,但不能同時控制兩者,駕駛員仍需全程主導駕駛。
L2組合駕駛輔助系統:車輛能同時控制車速和轉向,但無法應對變化情況,駕駛員必須保持注意力集中,時刻監控路況,隨時準備接管。
L3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在高速公路、擁堵路況等設計運行范圍內系統可獨立完成所有駕駛任務,但仍需駕駛人待命接管。
L4高度自動駕駛系統:在特色場景(如封閉園區)內車輛可完全自主駕駛,無需人類干預。這一功能僅在預設場景內有效,超過范圍系統可能無法工作。
L5 完全自動駕駛系統:在任何可行駛條件下完全代替人類駕駛。目前尚未有該扽及系統的量產車型或實際應用,需突破技術、法規等多重障礙。
目前我國市面上的智駕汽車都屬于L2級(組合駕駛輔助)以下的智駕汽車,需要由人類駕駛員與駕駛自動化系統共同完成行車過程中對目標和事件的探測與響應。
因此,如駕駛人在使用輔助駕駛功能時未能持續履行觀察路況、預判風險和及時接管的義務,存在“脫手脫眼”行為,不僅會導致嚴重道路交通安全風險,一旦出事,還可能面臨民事賠償、行政處罰及刑事追責三重法律風險。
二、智能駕駛時代駕駛安全提醒
智能駕駛無疑會給我們帶來更省心的駕駛體驗,但這絕不代表著我們當下可以讓智能駕駛全權代表我們駕駛;相反,智能駕駛的發展應用更加彰顯了駕駛員掌控駕駛的重要性。下面這份安全提醒能夠助您在智能駕駛時代駕駛更有保障、更加安全!
1.全面了解系統功能:在購車和使用輔助駕駛系統前應全面了解其功能特性、操作方法及技術邊界。
2.保持專注與警惕:在使用輔助駕駛系統時必須保持高度專注,不能“脫手脫眼”。
3.避免分心或疲勞駕駛:在駕駛過程中應避免可能分散注意力的行為;如果感到疲勞應立即停車休息,避免判斷失誤或反應遲鈍。
4.接受教育與培訓:駕駛員應通過官方渠道獲取關于輔助駕駛系統的正確使用方法和安全知識,避免因誤解或誤操作引發風險。
5. 正確認識智駕系統使用邊界:酒后使用智駕模式、無證操作使用智駕模式開車都涉及違法犯罪!
6.盡量配齊車險:當前,智能駕駛的相關責任認定還在不斷完善過程中,建議保子們盡量配齊車險,更好保障自身權益。除了必買的交強險外,保子們也可以通過配置商業險獲得更全面的保障。
車損險,可賠償車輛因事故、自然災害受損或被搶盜造成的損失;三者險,可賠償事故中對方財產、人員傷亡;等損失駕乘意外險賠償車輛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包括駕駛人員和乘客在內的車內人員傷亡。
三、結語
技術讓駕駛省心,但安全不能掉以輕心智駕并非自動駕駛,安全更不能放手智能駕駛時代,理性掌控更加重要讓我們在技術發展中保有清醒判斷做好安全駕駛的第一責任人!
本文來源:太平洋產險浙江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