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自駕歸來,車主們往往只關注旅途的疲憊,卻容易忽略愛車在長途跋涉后的 “健康狀況”。其實,經過連續數百甚至數千公里的行駛,車輛的輪胎、發動機、剎車系統等都可能承受額外壓力,及時做好保養才能避免小問題演變成大故障。
下面就給大家講講長途自駕后該如何給愛車做 “全面體檢”。
1.先給輪胎做個 “足療”
輪胎是車輛唯一接觸地面的部件,長途行駛中可能遇到碎石、坑洼、尖銳物體等,極易造成損傷。回來后第一步要仔細檢查輪胎:
看看胎面是否有裂紋、鼓包或嵌入小石子,發現小石子要及時用螺絲刀挑出,避免長期磨損胎面;
測量胎壓是否正常(數值可參考車輛手冊或車門立柱上的標注),長途行駛后輪胎溫度升高,胎壓可能波動,冷車狀態下調整到標準值更準確;
檢查輪胎磨損程度,若胎紋里的磨損標記已經露出,說明輪胎該更換了,尤其是跑過山路或泥濘路段的車輛,更要留意胎側是否有劃傷。
2.給發動機 “清一清腸胃”
發動機就像車輛的 “心臟”,長途行駛中可能吸入更多灰塵,機油也會因持續工作而變質。保養時要注意:
檢查機油量和狀態,拔出油尺看看機油是否在 “MIN” 和 “MAX” 刻度之間,同時觀察機油顏色,若呈黑色且渾濁,說明需要更換;
清理空氣濾清器,長途行駛中濾清器可能積累大量灰塵,影響發動機進氣效率,可取出用壓縮空氣吹凈,太臟的話直接更換;
別忘了檢查冷卻液和玻璃水,冷卻液不足會導致發動機過熱,玻璃水則關系到返程途中的視線清晰。
3.讓剎車系統 “松口氣”
長途自駕頻繁剎車,尤其是下山路段,剎車系統負擔很重。保養時要重點關注:
觀察剎車片厚度,若磨損嚴重(一般小于 3 毫米),踩剎車時會有異響,需及時更換,避免影響制動效果;
檢查剎車盤是否有劃痕,輕微劃痕可通過打磨處理,嚴重時則需要更換;
看看剎車油是否變質,剎車油吸水后會影響沸點,導致剎車失靈,可通過油壺觀察,若顏色變深或渾濁,建議更換。
4.給電池和電路 “充充電”
對于新能源汽車,長途快充后電池可能處于 “疲勞狀態”,回來后最好用慢充補電,讓電池管理系統重新校準電量;
傳統燃油車則要檢查蓄電池接線柱是否松動、氧化,可擦拭干凈后涂抹凡士林防止腐蝕,同時啟動車輛看看電量是否充足。
5.最后做個 “全身清潔”
長途行駛后車輛外觀和內飾都沾滿灰塵、泥土,甚至可能有鳥糞、樹膠等頑固污漬。及時清洗車身,避免污漬腐蝕漆面;
內飾方面,用吸塵器清理灰塵,擦拭座椅、方向盤等部位,有條件的話可以做一次內飾消毒,讓車內環境更健康。
總之,長途自駕后的保養看似繁瑣,實則是在為車輛 “續命”。花點時間做好這些檢查和維護,既能確保下次出行的安全,也能延長愛車的使用壽命。
本文來源:太平洋產險四川分公司